第一,認證可以有效消除“一帶一路”各國標準、合格評定程序、技術法規差異帶來的障礙。隨著全球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貿易自由化的推動,各國的貿易措施已得到大幅度削減,但各國標準、合格評定程序、技術法規及相關規則上的差異帶來的沖突逐步成為貿易發展的新問題,而認證作為國際通用的質量評價手段,通過協調實現國際互認,有效協調、化解相關措施。
第二,認證可以提高貿易自由化水平。以往進口國不認可出口國認證機構出具的報告,增加了國際貿易的交易成本。通過國際互認則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只對產品檢測認證一次,所有市場都承認檢測認證結果,不僅大幅降低重復檢測認證帶來的高昂成本,而且避免了不同國家在合格評定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貿易和技術措施,實現“一個標準、一張證書、區域通行”的目標。國家間互認機制形成以后,各自合格評定機構的結果被互相承認,同時也降低了商品檢測認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促進了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第三,認證促進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認證作為國際通行的合格評定方式,是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潤滑劑。互認制度一定程度上開創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的新路徑,順應新形勢下全球化的內在要求,也成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動能。“一帶一路”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差異較大。但國際互認制度正視差異,允許各國保留自己的制度和規則,求同存異,通過互認這一相對彈性較大的貿易機制來最大程度減小彼此間的差異,實現以最小成本取得較大收益的初衷,實現了雙贏甚至多贏。
第四,認證促進了企業和產品“走出去”。認證認可是國際通行的技術性措施和貿易便利化工具。通過國際互認,可以有效解決我國出口產品面臨的重復檢測、重復認證等問題,降低貿易成本和風險,推動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架起互信互通的橋梁。
“一帶一路”作為我國首倡的具有全球意義的局域合作平臺,為中國產品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隨著我國企業走向“一帶一路”國家的步伐的加快,我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產品出口量的不斷增高,提升產品質量,使中國產品和中國品牌獲得“一帶一路”國家消費者的認可和歡迎,已經成為走向“一帶一路”國家的中國企業的重要戰略。
合格評定依據標準要求,通過認證檢測的手段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企業品牌競爭力,從而有效提高市場供給質量,一直是國際通行的質量評價和管理手段。在全球經濟和貿易發展彼此依賴和互補的大趨勢下,以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為核心的技術性貿易措施也已經逐漸取代行政手段和關稅政策等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壁壘,對促進“一帶一路”國家經濟貿易,推動經濟發展方面意義重大。相互認可表現為對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這類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相互承認。之前,由于各國認證制度不一致和認證結果不能互認,供應商為使產品進入各國市場,需要在多國反復申請認證,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現在,“一帶一路”國家的互認避免了重復認證,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貿易自由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