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了最新的工作通知“2022年度全國電網平均排放因子為0.5703t CO2/MWh”詳細見生態環境部 | 關于做好2023—2025年發電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電網平均排放因子是雙碳行業最重要的數據之一,并且電網平均排放因子類型非常多,名稱也非常相似,容易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不知道你搞明白了嗎?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六種電網排放因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電網平均排放因子總體分為兩大類: 計算用電產生碳排放的排放因子不計算新能源電力發電產生減排量的排放因子。
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又叫電網用電排放因子,它表示的是某區域范圍內使用1度電產生的碳排放量,其計算原理是整個電網的總碳排放除以總電量。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主要用于計算用電產生的碳排放量,企業在計算電網用電產生的碳排放量時用的就是該排放因子,所以它是最常用的排放因子。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由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目前公布了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數據,尚未公布最近年度的數據。
全國電網平均排放因子是全國版的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計算方式與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一樣。全國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只存在于非正式的重點企業溫室氣體碳排放報告補充數據報表(重點企業在進行碳排放報告報送時,為今后配額發放而需要額外填報的報表)中,其作用是避免在全國碳市場啟動后,控排企業因各個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的巨大差異導致配額分配嚴重不均。這種情況在用電大戶,如電解鋁等企業中尤為明顯。如果采用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即使能耗水平相差不大,在華北區域電網中的電解鋁企業單位產品的排放也要比在華中區域電網中的電解鋁企業高出40%,這些企業除非搬遷到電網平均排放因子低的區域,否則根本沒有存活的可能,所以推出了全國電網平均排放因子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目前如開篇介紹,生態環境部昨天發布了最新數據:2022年度全國電網平均排放因子為0.5703t CO2/MWh。
省級電網平均排放因子是指該省內使用1度電產生的碳排放量,該排放因子主要用于國家對省級碳排放目標責任考核,其中碳排放相關考核指標在計算時用于計算對外調入、調出電力產生的碳排放,最近的一次數據更新為2018年。
碳交易試點地區電網平均排放因子是指我國碳交易試點地區控排企業計算碳排放時采用的排放因子。其實碳交易試點地區完全可以采用國家公布區域或者地區電網平均排放因子。但因為是試點,這些地區有很強的自主選擇能力,所以大部分碳交易試點地區都根據自己的特點自行確定了電網平均排放因子
碳足跡電網平均排放因子是指某個產品在生命周期中消耗1度電產生的碳排放量,其計算方法是基于生命周期評價 (LCA) 分析生產1度電產生的碳排放量(注意:從碳足跡角度來看,新能源電力也會產生排放,因為生產新能源電力所需要的設備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碳排放),主要用于計算產品碳足跡。舉一個例子,如果某個電網只有一個火電廠,那么計算這個電網的平均排放因子只需要考慮發電時燃煤燃燒產生的碳排放。如果要計算碳足跡用的排放因子,除需要考慮燃煤燃燒產生的碳排放以外,還需要考慮燃煤開采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以及這個火電廠建設時產生的碳排放等。因為目前我國官方的LCA數據庫還未公開使用,所以也就沒有碳足跡電網平均排放因子的官方數據。之前主管單位發布要建立碳因子庫的消息也是引起了不小的騷動,大家拭目以待。
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是指新能源電力設施發1度電對應減少的碳排放量,其計算方法是參考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下的《電力系統排放因子計算工具》而來的,計算過程比較復雜。簡單描述就是,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是電量邊際排放因子(EFgrid, OM)和容量邊際排放因子 (EFgrid, BM)的加權平均值。其中,電量邊際排放因子為最近三年電力系統中所有化石燃料電廠的總碳排放量除以這些電廠的總發電量,再取三年平均值。容量邊際排放因子為電力系統中占總發電量20%的最近新建的所有類型電廠的總碳排放除以總發電量。可能有點難理解,但是只需要記住一點,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只在計算減排量時使用即可。我國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由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應對氣候變化司發布,目前最新的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為2019年發布。
關于做好2023—2025年發電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
各省(sheng)、自治區、直(zhi)轄市生態環(huan)境廳(局),新疆生產(chan)建設兵(bing)團生態環(huan)境局: 為加強企業溫(wen)室氣體(ti)排放數據(ju)管理工作(zuo)(zuo),建(jian)立健全數據(ju)質量管理長效工作(zuo)(zuo)機(ji)制(zhi),現將2023—2025年發電(dian)行業企業溫(wen)室氣體(ti)排放報告管理有關工作(zuo)(zuo)要求通知(zhi)如下(xia)。 各省級生態環境(jing)部門要依據《碳排放權交(jiao)易管(guan)理辦(ban)法(試行)》有關規(gui)定,組織開展發電行業(ye)(ye)企(qi)業(ye)(ye)溫(wen)室氣體(ti)(ti)排放報告管(guan)理有關工(gong)作。石化、化工(gong)、建材、鋼鐵、有色(se)、造紙、民(min)航等行業(ye)(ye)企(qi)業(ye)(ye)溫(wen)室氣體(ti)(ti)排放報告管(guan)理有關工(gong)作安排另行通(tong)知。 發(fa)(fa)電(dian)行(xing)業(ye)納入全國碳排放(fang)(fang)權(quan)交易市場的年(nian)(nian)度(du)(du)重點(dian)排放(fang)(fang)單位名(ming)錄(以下簡稱名(ming)錄),包括經最近一次核查(cha)結果確認以及(ji)上年(nian)(nian)度(du)(du)新投(tou)產預(yu)計年(nian)(nian)度(du)(du)排放(fang)(fang)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neng)源(yuan)消費量達到1萬噸標準煤(mei))的發(fa)(fa)電(dian)行(xing)業(ye)(分類(lei)代碼見附件,自(zi)備電(dian)廠視同發(fa)(fa)電(dian)行(xing)業(ye))企業(ye)或其他經濟組織。 對因停業、關閉或者其他原因不再從事生(sheng)產經營活動而停止排放溫室氣(qi)體,或經核查上兩年度溫室氣(qi)體排放均未達到2.6萬噸(dun)二氧化碳當量(liang)的排放單位,省(sheng)級生(sheng)態環境部門要組織現場核實確(que)認(ren),向其書面告知應履(lv)行的碳排放配額清繳義(yi)(yi)務(wu)(wu)、完成時限等事項,并在(zai)確(que)認(ren)其完成相應義(yi)(yi)務(wu)(wu)后(hou)從名(ming)錄中移出。 各地應于每年12月(yue)31日前(qian)確(que)定(ding)下一年度名錄(lu)(2023年度名錄(lu)需在2023年3月(yue)10日前(qian)確(que)定(ding)),通(tong)(tong)過全國(guo)碳市場管(guan)理(li)平(ping)(ping)臺(tai)(以下簡(jian)稱管(guan)理(li)平(ping)(ping)臺(tai),網址(zhi)為(wei)www.cets.org.cn)向(xiang)我部報告(gao),并(bing)通(tong)(tong)過管(guan)理(li)平(ping)(ping)臺(tai)向(xiang)社(she)會公開。 組織(zhi)重點排放單(dan)位,按照《企業(ye)溫室氣(qi)體(ti)排放核(he)算與報(bao)告指南 發電設施》(環辦(ban)氣(qi)候函〔2022〕485號,以(yi)下(xia)(xia)簡稱《核(he)算報(bao)告指南》)要(yao)求,于每年12月31日(ri)前(qian)(qian)通過管理(li)平臺完成(cheng)(cheng)下(xia)(xia)一(yi)年度(du)數(shu)(shu)據質量控(kong)(kong)制(zhi)計(ji)劃制(zhi)訂(ding)工作(2023年度(du)數(shu)(shu)據質量控(kong)(kong)制(zhi)計(ji)劃需在(zai)3月10日(ri)前(qian)(qian)完成(cheng)(cheng))。 組(zu)織重點排(pai)放(fang)單位(wei),按照《核算報(bao)告指南》等要求,在每月結束(shu)后的(de)40個(ge)自然日(ri)內,通過管(guan)理平(ping)臺上傳燃(ran)料的(de)消(xiao)耗量(liang)、低位(wei)發熱量(liang)、元素(su)碳含(han)量(liang)、購入(ru)使用電量(liang)、發電量(liang)、供熱量(liang)、運行小時(shi)數(shu)和負荷(出力)系數(shu)以及排(pai)放(fang)報(bao)告輔助(zhu)參數(shu)等數(shu)據及其支撐材料。 組織重點排放單位于每年(nian)3月(yue)31日前通過管(guan)理平臺報送上(shang)一年(nian)度(du)(du)溫室氣(qi)(qi)(qi)體(ti)排放報告(gao)。其中,2022年(nian)度(du)(du)溫室氣(qi)(qi)(qi)體(ti)排放報告(gao),按(an)照《企業溫室氣(qi)(qi)(qi)體(ti)排放核(he)算方法與報告(gao)指南(nan) 發電設施(2022年(nian)修訂版)》(環辦氣(qi)(qi)(qi)候〔2022〕111號)要求(qiu)編制;2023和(he)2024年(nian)度(du)(du)溫室氣(qi)(qi)(qi)體(ti)排放報告(gao),按(an)照《核(he)算報告(gao)指南(nan)》要求(qiu)編制。 2022年度全國電網平均排放因子為0.5703t CO2/MWh。后續年度全國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如有更新,將由我部在當年年底前另行發布。 組織有關(guan)技(ji)術(shu)支撐單位或委(wei)托第(di)三方(fang)技(ji)術(shu)服務(wu)機(ji)構,按照《企(qi)業(ye)溫(wen)(wen)室(shi)氣(qi)體(ti)(ti)排(pai)放(fang)(fang)報告核(he)(he)(he)查(cha)指(zhi)南(nan)(試行)》(環(huan)辦(ban)氣(qi)候函(han)〔2021〕130號(hao)(hao))和《企(qi)業(ye)溫(wen)(wen)室(shi)氣(qi)體(ti)(ti)排(pai)放(fang)(fang)核(he)(he)(he)查(cha)技(ji)術(shu)指(zhi)南(nan) 發電(dian)設施》(環(huan)辦(ban)氣(qi)候函(han)〔2022〕485號(hao)(hao))要求,通過(guo)管(guan)理平(ping)臺進行文件評(ping)審,開展現(xian)場核(he)(he)(he)查(cha)并線(xian)上(shang)填報核(he)(he)(he)查(cha)信息、編制核(he)(he)(he)查(cha)報告,確(que)保核(he)(he)(he)查(cha)全過(guo)程電(dian)子化留痕(hen),于每年6月30日(ri)前完成對(dui)重點排(pai)放(fang)(fang)單位上(shang)一年度溫(wen)(wen)室(shi)氣(qi)體(ti)(ti)排(pai)放(fang)(fang)報告的(de)核(he)(he)(he)查(cha)及管(guan)理平(ping)臺填報工作。核(he)(he)(he)查(cha)結束(shu)后,省級生態環(huan)境部(bu)門應將管(guan)理平(ping)臺生成的(de)核(he)(he)(he)查(cha)結果(guo)數據匯總(zong)表(biao)、配額分配相(xiang)關(guan)數據匯總(zong)表(biao)書(shu)面報送我部(bu),抄送全國碳排(pai)放(fang)(fang)權注(zhu)冊登記機(ji)構。 按照《核算報(bao)告指(zhi)南》等要求(qiu),組織(zhi)有(you)關技(ji)(ji)術(shu)支(zhi)撐單位或(huo)委托第(di)三方技(ji)(ji)術(shu)服務機構對(dui)重點排放(fang)單位月度信息化存證的數(shu)據(ju)及(ji)信息進(jin)行技(ji)(ji)術(shu)審核,識別異常(chang)數(shu)據(ju),及(ji)時將(jiang)有(you)關問題(ti)線(xian)索(suo)移交設區(qu)的市級(ji)生態環境部門進(jin)一步查實和處理。我部將(jiang)對(dui)各(ge)地(di)碳(tan)排放(fang)數(shu)據(ju)質量開展(zhan)評估。 組(zu)(zu)織和指導設(she)區(qu)的市(shi)級生(sheng)態(tai)(tai)環(huan)(huan)(huan)境部門(men),對重點排(pai)放單位(wei)數據質量(liang)控制(zhi)計劃編(bian)制(zhi)與實施(shi)情況進行監(jian)督(du)檢查,督(du)促重點排(pai)放單位(wei)及時、規范開(kai)展存證,對煤樣采(cai)集(ji)、制(zhi)備、留存的規范性、真實性進行現(xian)場(chang)抽(chou)查,對投訴舉(ju)報和上級生(sheng)態(tai)(tai)環(huan)(huan)(huan)境部門(men)轉辦交辦有關問(wen)題線索(suo)(suo)逐一進行核實處理。對于存證材料不及時、不規范、不完整及不清(qing)晰(xi)等情況,設(she)區(qu)的市(shi)級生(sheng)態(tai)(tai)環(huan)(huan)(huan)境部門(men)應在(zai)3個(ge)工作(zuo)日內組(zu)(zu)織重點排(pai)放單位(wei)完成查實整改。對于存在(zai)異常數據等問(wen)題線索(suo)(suo)的,設(she)區(qu)的市(shi)級生(sheng)態(tai)(tai)環(huan)(huan)(huan)境部門(men)應及時組(zu)(zu)織重點排(pai)放單位(wei)提交相關證明材料,并(bing)將查實意見(jian)通(tong)過管理平臺報省(sheng)級生(sheng)態(tai)(tai)環(huan)(huan)(huan)境部門(men)。 根據《企業溫(wen)室氣(qi)體排放報告核查(cha)指南(試行)》要(yao)求,對(dui)核查(cha)技術服務機構的工作(zuo)質(zhi)量、合規(gui)性(xing)、及時(shi)性(xing)等進行評估,于(yu)每年(nian)7月31日前通過管理平臺向社會公開評估結果。 各地(di)應高(gao)(gao)度重視溫室氣體排放報告(gao)管理相關工作,加強組(zu)織領導(dao),建(jian)立定期檢(jian)查與隨機(ji)(ji)抽查相結合的常態化監(jian)(jian)管執法工作機(ji)(ji)制,通(tong)過(guo)加強日(ri)常監(jian)(jian)管等(deng)手段切實提(ti)高(gao)(gao)碳(tan)排放數據(ju)質量。我部將對(dui)各地(di)落(luo)實本通(tong)知重點工作任務情況進行(xing)監(jian)(jian)督指導(dao)和調研幫扶,對(dui)年(nian)度核查完(wan)成進展、信息化存(cun)證及時性和規范性以及數據(ju)質量存(cun)在的突出(chu)問題等(deng)進行(xing)通(tong)報。 各地應落實溫室氣體排放(fang)核查、數據(ju)質(zhi)(zhi)量(liang)日常監(jian)管(guan)以(yi)及相(xiang)(xiang)關能力建設培訓等碳(tan)排放(fang)數據(ju)質(zhi)(zhi)量(liang)管(guan)理相(xiang)(xiang)關工(gong)作所需經(jing)費(fei)。通(tong)過政府購買(mai)服(fu)務(wu)(wu)委托技(ji)術服(fu)務(wu)(wu)機(ji)構開(kai)展核查的(de),應盡早在每年的(de)核查經(jing)費(fei)中提前安排下(xia)一(yi)年度核查技(ji)術服(fu)務(wu)(wu)機(ji)構所需經(jing)費(fei),并在年底前完(wan)(wan)成(cheng)下(xia)一(yi)年度核查技(ji)術服(fu)務(wu)(wu)機(ji)構招投(tou)標有(you)關程序,按期保(bao)(bao)質(zhi)(zhi)保(bao)(bao)量(liang)完(wan)(wan)成(cheng)相(xiang)(xiang)關工(gong)作。鼓勵省級(ji)生態環境部門委托下(xia)屬單(dan)位開(kai)展有(you)關核查工(gong)作。 各地應盡快組(zu)建一支(zhi)高水平、專業化的碳市場監(jian)管隊伍,充實碳排放監(jian)督執法人(ren)員(yuan)(yuan),提(ti)升執法能(neng)力水平。加大培(pei)訓(xun)力度,定期組(zu)織對(dui)設(she)區的市級生態環(huan)境部門、重點(dian)排放單位(wei)、核查技術服務機構的專題培(pei)訓(xun),提(ti)升從業人(ren)員(yuan)(yuan)、管理人(ren)員(yuan)(yuan)的技術水平和專業能(neng)力。 省級(ji)生(sheng)態(tai)(tai)環(huan)境(jing)部門根(gen)據(ju)確定的名錄(lu),向管(guan)理(li)平臺申(shen)請開立重點排(pai)放單位(wei)賬戶,并(bing)將登(deng)錄(lu)名及初始(shi)密碼告(gao)知重點排(pai)放單位(wei)。省級(ji)生(sheng)態(tai)(tai)環(huan)境(jing)部門負責(ze)開立設(she)區的市(shi)級(ji)生(sheng)態(tai)(tai)環(huan)境(jing)部門和(he)核查技術服務機構(gou)的管(guan)理(li)平臺賬戶,并(bing)組(zu)織核查技術服務機構(gou)在管(guan)理(li)平臺維(wei)護機構(gou)和(he)人員的賬戶信(xin)息。設(she)區的市(shi)級(ji)以上地方(fang)生(sheng)態(tai)(tai)環(huan)境(jing)部門可通過管(guan)理(li)平臺進行(xing)碳排(pai)放數(shu)據(ju)質量監管(guan)和(he)審核。 工作中遇到相關問題(ti),及時向我部反(fan)饋。 電話(hua):(010)65645679、65645665 國家氣候戰略(lve)中心(技術咨詢)王中航、于勝民 電話:(010)82268486、82268461 信息中心(xin)(管理(li)平臺咨詢(xun))吳海(hai)東 附件:發(fa)電行(xing)業分類代(dai)碼 生(sheng)態環境(jing)部(bu)辦(ban)公廳(ting) 抄送:環境發展中心(xin)、環境規劃(hua)院(yuan)、氣(qi)候戰略(lve)中心(xin)、信息中心(xin)。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代碼(GB/T 4754-2017)
|
類別名稱
|
4411
|
火力發電(dian)
|
4412
|
熱(re)電(dian)聯產
|
4417
|
生物(wu)質能(neng)發電
|
上一篇:歐盟“碳關稅”,環保還是政治?
下一篇:歐盟碳關稅最新進展:歐洲議會正式通過,10月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