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入選案例機構企業,它們是:武漢市青山區、海爾集團、安踏集團、國投、國家電投、中核、中國能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建集團、京東物流、伊利、茅臺、中國綠發投資等。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 錨定目標,砥礪奮進。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采取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綠色低碳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綠色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將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我國一貫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正式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國作出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了強勁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說,中國所作的莊嚴承諾,將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強度降幅,用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這些都將有力地推進全球降碳的進程。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有利于推動經濟結構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助推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推動污染源頭治理,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有利于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利于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減少對經濟社會造成的損失。 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我國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戰略,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系統觀念貫穿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全過程,加強頂層設計。 目前,我國已建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1”由《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兩個文件共同構成,“N”是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實施方案及相關支撐保障方案。同時,各省區市均已制定了本地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總體上已構建起目標明確、分工合理、措施有力、銜接有序的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 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各企業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落實政策措施,強化務實行動,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各項重點工作。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著力建設“森林中的鋼廠”和“濕地中的化工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高效化高值化利用,相繼獲評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國家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全國綠色化工園區。 一年拆解廢舊家電300萬臺,單位產值能耗同比下降16%,海爾集團建設的家電行業首家綠色再循環互聯工廠,投產后效益顯著。海爾集團發揮“鏈主”企業優勢,將低碳節能融入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驅動產業鏈全流程綠色發展,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加大力度采購可持續原材料,積極推動采用可持續包裝;加強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產品中環保材料的使用占比……作為綜合性體育用品企業,安踏集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生產中的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更綠色環保的商品選擇。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強有力的領導力、廣泛的動員力和有效的行動力,將不斷取得新成就,逐步實現‘雙碳’目標。”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說。
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
建成后年平均發電量達20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萬噸。四川甘孜,國投雅礱江柯拉光伏電站建設正酣,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補電站。 一次充滿可存100萬千瓦時電,滿足約8萬戶居民一天的生活用電。浙江湖州,國家電投綜合智慧零碳電廠項目有序推進,這是世界規模最大的鉛碳儲能電站。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我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推動能源革命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統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